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第二季度

【第二季度】聚焦建管并重、首位度提升,在打造高品质中心城区上凝心聚力求突破

时间:2024-08-09
字号:

主要任务进展情况进度评价牵头单位
突出规划引领,严守“三条控制红线”,加快推进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修编和重大片区城市设计,抓好重要节点、风貌控制,展现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景观风貌。目前堂邑镇、郑家镇、广平镇、韩集镇、闫寺街道、道口铺街道国土空间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会、市局办公会及市规委会,并已完成公示,现设计单位正根据各部门意见进行修改,待修改完成后报市政府批复。斗虎屯镇、梁水镇镇、侯营镇、张炉集镇国土空间规划目前正在完善初步方案。顺利推进区资规分局
提升城市功能,抓好摄城路、城源路等40条道路建设,推动松桂大街运河桥、财干西路运河桥等4座桥梁工程交付使用。1.摄城路、城源路等40条道路中摄城路,其中摄城路、城源路、嘉和西路、圣泉路、嘉园西路等五条,正在进行地下管网铺设,目前已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约34公里;
2.松桂大街运河桥桥梁结构主体已全部完成,下穿通道完成80%,目前正在进行桥下衬砌施工;
3.财干西路运河桥目前道路部分已基本完工;桥梁主体工程已完成,剩余桥面沥青摊铺、防水层、人行道、桥头搭板、台背回填工作未施工,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顺利推进区住建局
开展松桂河、新水河调蓄工程改造,启动7条道路和104个小区雨污分流综合提升。区执法局:已完成7条街巷的招标工作,施工队伍正在组织进场。
区住建局:104个小区雨污分流:已提交设计招标计划,由相关工作人员针对104个小区进行现场摸排,并出具初步施工方案,预计于8月底前完成施工队伍的招标工作。
顺利推进区住建局、区执法局
完成后街三期、郭庄等5个回迁安置区交付,提升改造园东小区、鼎舜花园等34个老旧小区。为有效推动解决回迁安置问题,加快推进东昌府区回迁安置房建设交付进度,成立了东昌府区有效推动解决群众回迁安置问题协调机制工作小组,抽调区住建、资规、财政、房屋征收以及平台公司等部门(单位)精干力量,组建6个工作组,集中办公,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工作,按照“由易到难、分类施策”的原则,制定了一项目一方案,研究解决制约回迁安置项目建设进度的问题,全速推进回迁安置项目手续推进、资金保障、建设交付等方面的工作。今年以来已交付5个项目,分别为:前罗、前罗二期、仙庄二期、仙庄三期、左岸新居,安置群众1855户,交付安置房3607套。上半年,2024年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4个小区已基本完工,目前进入工程收尾阶段。顺利推进区住建局
统筹推进口袋公园、街心绿地、观光漫道等公共空间建设,以“方寸之美”刷新城市“颜值”。在区属街巷补植乔木38(颗)、灌木750棵、绿篱2500株。地被:鸢尾约65000株 、草坪约1950㎡、麦冬500株、月季7500株   扶芳藤3000㎡。顺利推进区执法局
加快实施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助推国际会展中心、科技馆等项目落地开工,为高铁新区加速发展夯实基础,不断拓展城市西部战略发展新空间。上半年,高铁中心积极推进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协调解决银河中等职业学校项目边角地补偿、线缆迁改、施工便道修建等问题,保障了项目的全面开工。二是积极做好西二环河施工保障,协调侯营镇、张楼村、测绘等,完成工程涉及张楼村空闲宅基面积及补偿款项核算,积极协调聊城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完成该部分补偿款的拨付,西二环河工程施工顺利推进。三是4月28日西关街高架桥完成施工,西关街西延全线通车,工程的完工,进一步完善了聊城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为高铁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四是会展中心、科技馆项目,由市高铁新区发展服务中心主持推进,正与市资规局对接规划,我中心按其计划全力做好配合工作。顺利推进区高铁建设中心
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聚焦“五小”行业、老旧小区、背街小巷、镇街驻地,集中治“脏”,彻底治“乱”,全面治“差”。区市场监管局:一是高度重视食品摊点的监管工作,督促食品摊点按要求到乡镇、办事处进行备案,同时,根据乡镇、办事处报备的食品摊点情况,建立辖区内食品摊点台账,并做好动态管理;同时,督促辖区内食品摊点亮证经营,取得并悬挂《山东省食品摊点信息公示卡》,出示人员健康证;签订并履行食品安全承诺书;对获证食品摊点按照“亮证经营”、“安全承诺”、“原料公示”、“单据留存”、“操作规范”、“场所清洁”的“六项标准”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所生产销售的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严禁采购经营“三无”、过期等违法违规食品,达到既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百姓就业,又确保了广大群众的饮食安全的目标。二是与农业农村局联合在全区屠宰和生产经营环节持续开展“打击整治肉及肉制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受到市市场监管局推广。
区住建局:截至上半年,2024年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4个小区已基本完工,目前进入工程收尾阶段。
区执法局:对照城市精细化治理标准,不断强化辖区市容秩序巡查治理力度,开展重点针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晾乱晒、乱停乱放等影响市容秩序行为进行常态化治理,街巷市容秩序较大提升。今年以来,共治理乱搭乱挂173处,乱摆乱放3631处,店外经营4089处,流动摊点4070起。乱张贴小广告2576处,不文明溜犬行为969起。累计处罚63人次,罚款7900元。截至6月份,农村区域清运生活垃圾共计收集5.42万吨,处理率达到100%,并更换1600余个的生活垃圾桶等基础设备,标识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统一规范。城区方面,对区属所有道路进行了冲洗、加强重点道路和路段冲洗力度,共计出动保洁车辆共出车7793车次,作业总里程71139余公里。对道路卫生死角进行了排查整治,共计清理卫生死角215余处清理垃圾132余吨,开展道路冲洗,针对绿化带、路边、树穴内的宠物粪便进行了专项清理行动,道路洒水和频次逐步提高。
顺利推进区市场监管局、区住建局、区执法局
以满足需求、保障民生为原则,研究设置“便民摊点群”,为密集人群居住点送上“家门口的菜篮子”。按照“一路一策”、“一点一策”模式,统筹不同区域内交通、市容、环境等因素,探索便民摊点群管理新标准,打造出2个摊点群示范点。坚持以规范促提升、以标准促品质,对主城区17个已设置摊点群进行秩序督导提升,不断提升市民便民生活圈的标准和品质,日常管理中做到“三限、三控、四有、一退出”,做好日常文明经营规范引导,实施人性化执法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利民、便民的名片亮点。顺利推进区执法局
大力推广“街区绿岛”模式,完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区商投局:鼓励支持聊城市佳云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两网融合”街区绿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当前已在3个街道办事处的33个居民小区覆盖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点,配置了33套可回收物智能投放设施,并接入东昌府区生活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平台与智能分类回收点、微信小程序、分拣中心信息化管理,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进一步健全。
区执法局:为满足城市居民低值可回收物投放需要,结合城区老旧小区多,小区内改造空间小等原因,东昌府区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服务理念,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选址,全区现已投入建成25个“街区绿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站点覆盖城市居民约15万余人。
顺利推进区商投局、区执法局
开展物业服务品质提升行动,落实“红黑榜”机制,打造一批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已督促各街道开展物业评价45个小区。顺利推进区住建局
加快智慧城管、智慧治安、智慧交通建设,拓展教育、医疗、养老等智慧应用,建成智慧社区40个,用数字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是紧密围绕环保、农业、水利、自然资源和应急管理等行业需求,以视频数据整合、共享为基石,以业务需求为导向,打造东昌府区全域视联感知网,将视频监控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有效结合,通过“大数据+AI”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管理闭环,包括主动发现、自动指令、及时处置和实时反馈等功能,有效赋能智慧城市的建设场景,可对城市运行、项目建设、应急管理、环境保护等多场景、多应用进行定制化感知和智能化分析,从而实现用数字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二是建设视频标注解析平台,统筹汇聚全区视频资源20000余路,并对重点5000路进行标注解析,实现视频资源的创新、智能、规范应用。三是已打造54个智慧社区,其中包括1个标杆型、12个成长型、41个基础型。顺利推进区大数据服务中心
以当好主阵地、打赢攻坚战的责任担当,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贡献东昌府力量、展现东昌府形象。根据市创城办任务分工,上半年共涉及40个区直部门、14个镇(街道)参与网上申报任务,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数11000余人,上报2000余张图片资料,上半年接收市创城办督办单11次、市创城办通报4次,均转发相关责任单位,完成落实整改上报市创城办。2024年测评标准与以往相比有明显的变化,我单位认真学习分析新体系测评内容,在做到日常全面督导的前提下,重点对社区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居住小区、背街小巷、农贸(便民)市场等相关点位开展多次专项督导,对于重点难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项调度会议。顺利推进区文明城市建设中心
启动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已启动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前期工作,严格落实《聊城市推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实施方案(2024-2025年)》。在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和电力等重点行业新建、改建、扩建二氧化碳年排放增量26000吨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开展碳减排措施。严格落实《关于优化轮胎铸造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鲁发改工业【2023】649号)文件要求,组织工信、发改、环保,对新上铸造项目的“五个等减量替代”进行论证,并严格按照程序转报省发改委予以窗口指导。顺利推进区发改局
全面开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确保完成年内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扎实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煤电机组改造、工业节能诊断、绿色建筑、新能源公交配置等重点工作。截至上半年我区谋划5个光伏项目,总容量为49万千瓦。4个项目通过2024年市场化并网项目名单,总容量34.2万千瓦。截至2024年6月,我区光伏并网容量45.6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并网27.13万千瓦,集中式光伏并网18.53万千瓦。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尚未反馈。顺利推进区发改局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八条工作线”,全力抓好PM2.5改善和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1.空气质量情况。截至6月30日,东昌府区全年综合指数为 5.08,全市排名第 8;PM.浓度为 49μg/m³,同比改善7.5%。优良天数 102 天,同比增加12天。
2.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以八条重点工作线为抓手,建立健全空气站点联防联控闭环机制,共计开展专项执法行动16个,对各类污染开展执法监管和管控治理提升。多次邀请专家团队,对站点周边污染源、重点企业实地调研评估,提出重点治理建议和管控方向。
3.制定镇呼县应和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属地与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持续强化重点区域周边环境整治及日常巡查力度,并加强站点值守,紧盯数据变化情况,对发现的污染源问题和上级推送的数据异常高值,以快制快,解决站点污染物突高问题。
4.完善了工业企业扬尘治理长效工作机制,要求建材、商混、钢压延等行业企业常态化开展了“洗厂”行动,对企业内部道路冲洗洒水抑尘,及时清理积水、积尘,并对车辆进行冲洗,避免车辆带泥上路,督促企业落实“洗厂”6118家次。
5.强化臭氧综合整治。倡导错时加油、卸油,引导公众夜间加油,进一步减少油气挥发影响。推进雾森系统安装,截至6月底,有55家已安装雾森系统。动态制定预防臭氧污染错时生产企业清单,根据上级臭氧污染形势研判分析,引导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涂料生产等行业的重点涉VOCs企业在重点防控时段进行错时生产,并针对嘉明南北两个片区污染源分类治理,督促园区96家企业加大厂区密闭性,安装了皮帘和风幕机,加大收集面积,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企业无组织外排。
顺利推进区生态环保委办公室、区生态环境分局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创建西关河省级美丽幸福河湖。通过召开全区河湖管理工作会议、河湖长履职能力提升会议,以及与镇街河长办主任逐个实地座谈等方式,就巡河相关问题,河湖四乱问题进行安排部署,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持续开展河湖“四乱”问题清理整治开展河湖长制暗访,一是清理整治市级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整改185处,二是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区河长办组织多部门对各镇街村内外水体岸边垃圾进行了暗访排查,发现河湖“四乱”问题点位461处,已全部完成整改。4月下旬,市、区两级开展人居环境及河长制暗访检查,共发现河湖“四乱”问题点位168处,均已下发属地进行了整改。西关河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已落实方案,计划11月底完工。顺利推进区水利局
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全力打造“无废城市”,持续擦亮东昌府“生态底色”。区生态环境分局:一是2024年上半年,配合市生态环境局对5个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地块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根据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核算办法,截至目前我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为100%,确保让老百姓“住得安心”。二是上报2024年度重点建设工作任务,已完成“无废机关”、“无废工厂”、“无废工地”等无废细胞创建工作。
区资规分局:2024年上半年,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不包括原来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共计4个地块,面积265.149亩,全部在土地供应之前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顺利推进区生态环境分局、区资规分局
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和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确保问题“见底清零”。中央督察件东发制革厂地块整改情况目前已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污染土壤修复、监督性检测工作,正在编制监督性检测报告工作,下一步将相关材料一同报送省生态环境申请效果评估报告专家评审,在确保修复效果的前提下,加快各项目进度,尽早完成土壤修复工作。顺利推进区生态环保委办公室、区生态环境分局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