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东昌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情况
113715020045281000/2021-4347140
2021-01-02 10:25:00
东昌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东昌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情况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0年以来,认真落实援企稳岗返还、社保补贴、创业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研究出台了《东昌府区就业保障十条措施》,牵头制定了《东昌府区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东昌府区保居民就业落实方案》,努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有力度的就业帮扶服务,积极稳定全区就业形势。

一、就业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我区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021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71.3%;年度城镇新就业人数7958人,首次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7529人,首次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比例94.61%;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30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05.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83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61%;职业技能培训16269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264.4%;农村转移劳动者培训15201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85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6%。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落实各项就业专项资金补贴政策。2020年拨付就业专项资金1177.41万元。一是发放112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200.42万元、社保补贴99.29万元;发放263名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134.94万元;发放659名临时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209.22万元。二是发放545名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28.25万元。三是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助1.74万元。四是发放303名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意外伤害保险补贴1.82万元。五是发放218人职业技能鉴定补贴3.19万元。六是发放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0.2万元。七是发放创业场所租赁补贴6万元。八是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15.5万元。九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万元。十是发放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3.26万元。十一是发放2216名线上培训人员生活费补贴31.69万元。十二是落实失业风险储备金50万元。十三是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补贴43.65万元。十四是发放363人就业见习补贴138.52万元。

(二)积极落实失业保险政策。通过实施失业保险减费降税、“稳岗返还”、职业技能提升补贴、价格临时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稳岗渡难关,激励职工提升技能,从源头上预防失业,有效稳定就业局势,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稳岗位、促就业重要作用。2020年,收缴失业保险费1535万元;减免3584家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559万元。

失业保险待遇支出2847.72万元。一是发放失业金363.03万元;给失业人员缴纳基本医保费58.05万元。二是发放失业职工职业培训补贴2.39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484.13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30.3万元。三是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98.05万元。四是拨付小贷支付中心贴息资金110.5万元。五是及时启动物价上涨价格临时补贴联动机制。根据物价涨幅,帮助失业职工维持基本生活。拨付物价补贴39.92万元。六是开展失业保险稳岗“护航行动”,推进援企稳岗政策应享尽享,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防失业”的重要作用,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共拨付814家企业稳岗返还资金774.65万元,惠及职工12529人。(一般企业811家稳岗返还资金611.71万元,惠及职工12310人;3家困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62.94万元,惠及职工219人 )七是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作用,积极推进失业保险扩围政策落地生根,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给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223.14万元。八是发放以工代训补贴657.57万元。

(三)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一是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为企业及个体创业者提供高效、便利的创业贷款及贴息服务,切实减轻各类创业者资金压力,增信心、得实惠。截至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84笔9785万元(含扶贫贷款2笔23万元),扶持创业686人,带动就业1840人,完成任务的185%。二是充分加强街道、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就业稳定。今年成功创建第四批省级“四型就业社区”9个;第一批市级“四型就业社区”8个;省级“创业型街道”1个。发放奖补资金121.5万元。三是选派我区10家小微企业法人免费赴北京参加省、市组织的创业训练营活动,并获得聊城市第五届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

(四)职业技能提升助就业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制定了《东昌府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细化工作任务,研究完善工作措施,全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相关工作。一是充分利用 “潍坊职业培训网络平台”等4家线上培训平台,通过在线直播、视频录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开展了“育婴师、保育员、美发师、美容师、中式面点师 ”等十几个工种线上培训。线上职业技能培训1.05万人。二是扩大线上培训生活费补贴范围,农民工、离校2年未就业大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子女等4类重点群体参加线上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按5元/学时的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发放2216名线上培训人员生活费补贴31.69万元。三是积极落实“以工代训”政策。通过报纸、官网、微信、短信、电话等各种方式转发宣传政策,印制了以工代训补贴明白纸,并深入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宣传政策,组织了凤凰工业园、嘉明工业园、郑家工业园等企业相对集中的园区进行政策宣讲。同时挑选了五星百货、振华超市、阿卡酒店等参保人员比较多的企业进行上门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帮助其进行网上申报。全年拨付15家企业59人新吸纳就业以工代训补贴5.3万元;58家困难企业10052人以工代训补贴652.27万元;共计以工代训补贴657.57万元。

(五)搭建线上招聘用工平台。开展了以“战疫情•保复工”为主题的2020年“春风行动” 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服务活动、聊城大学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上双选会。通过搭建线上用工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满足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对接需求,打造“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招聘服务活动。参会企业总数300多家,提供岗位10000多个,求职人数4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3000多人。

(六)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一是对有扶贫公益岗意愿的贫困人员,逐一核实就业能力和身体状况,符合条件能胜任岗位的已全部安置到位。2020年截至目前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23个,专项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稳步增加贫困户收入。二是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临时公益性岗位以其“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的特性,成为今年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截至目前,开发临时性公益岗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61人,其中贫困人员67人。三是联合妇联开发“双提升”扶贫公益性岗位27个,托底安置农村建档立卡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贫困妇女,从事帮扶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家庭的门前、庭院、居室、厨厕、个人卫生保洁等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区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七)“点对点”服务农民工返岗返工。开展农民工外出务工“点对点”服务,解决企业员工返岗难题。联合聊城长途汽车总站、聊城市德盛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推出定制化返岗复工包车服务及济南商务通点到点(东昌府区至济南高铁西站、遥墙机场)返岗复工直通车业务。在客运班线恢复正常前,有复工返岗需求的务工团体和个人,可通过人社局预约,制定返岗包车运送方案,实行集中地接回的“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确保返岗农民工承运有防护、到达有交接。

(八)就业精准扶贫助贫困劳动力就业。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区就业办以问题整改清零为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家庭和特殊贫困群体,建立就业扶贫工作台帐,全力推进就业精准扶贫,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圆满完成扶贫工作任务。   

一是主动对接落实贫困人员就业、创业、培训、公益性岗位意愿,实现即时帮扶,动态消零。

1、入户摸排信息准确,精确对比有就业意愿贫困人员信息。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用工信息,梳理出有意愿接收贫困人员的企业200多家,提供岗位4000多个,印制企业招聘用工宣传彩页6000余份。把岗位需求、工资待遇、联系电话等介绍给贫困人员,让他们随时自主选择岗位。截至目前,我区现有贫困人员10263人,劳动年龄内贫困人员4719人,其中在校学生308,已就业1293人,未就业3118人(有就业能力无就业意愿1838人,丧失劳动力及无劳动力1280人)。

2、积极帮助贫困劳动者掌握就业创业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就业创业能力。一是印制培训政策和培训专业目录宣传彩页4000份,11家培训学校提供13个培训专业(工种),供贫困人员按需选择培训专业。二是对有培训意愿的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采取即时帮扶的方式,对接培训机构安置到相应的培训班进行培训。 2017年培训贫困人员4人;2019年培训贫困人员56人;2020年培训贫困人员356人。共发放培训补贴0.51万元。

3、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员落实创业扶持。一是印制贫困劳动力创业服务政策宣传彩页4000份,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二是带领辖区内创业贷款经办银行积极主动逐户对接有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员,讲解政策鼓励他们创业,进行一对一帮扶,做好创业指导。

二是就业扶贫台账清单精准扶贫。通过建立就业精准扶贫台账,装订成册,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做到贫困劳动力人员清单、就业扶贫岗位清单、就业扶贫培训清单、就业扶贫政策清单四项清单清晰规整。

我局党组成员及科级干部带队成立了7个帮扶小组,与帮包镇办园区人社所所长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及时了解辖区内贫困人员就业需求信息。

三是积极做好“就业扶贫直通车”服务平台,发布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帮扶贫困劳动力找到合适满意的就业岗位。通过镇街道人社所张贴就业扶贫直通车海报、入户宣传就业扶贫政策等方式,把就业扶贫直通车送到居民家门口。截至目前,现已激活扶贫用户290名,建立贫困人口基础数据5880人,扶贫账号总量1506人,企业注册总量103个,人力资源机构总量32个,企业发布爱心岗位数量73人,有效职位总数439个。

四是积极开展“鲁力同新·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大力支持我区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复产达产,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劳动者就业创业。2020年7月22日召开了全区15个镇街、园区人社所所长参加的东昌府区民营企业招聘月推进会。将东昌府区企业招聘信息、“鲁力同新·新经济促就业助脱贫行动”合作企业招聘信息进行汇总公布,通过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微信群、印发企业招聘信息宣传册等形式进行积极宣传。共发布招聘企业468家,提供岗位1087个。推进会后一周的时间,通过与阿里巴巴、到家集团、滴滴出行、顺丰等知名招聘企业电话沟通,目前已实现新经济定向招聘就业51人,居家就业4人,创业带动就业1人。  

五是加大政策宣传。多措并举加大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策对脱贫攻坚的有效作用。积极做好人社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报送工作,学习强国刊登了我区报送的《创业担保贷款为贫困家庭插上脱贫翅膀》宣传稿件,并录制专业视频推送到人社部进行宣传。

三、亮点工作。

(一)为贫困人员送培训下乡。今年10月中旬,我们选择了培训时间短,见效快的培训专业——“花样馒头制作”,委托九家培训机构对我区贫困人员开展了全方位“送培训下乡”技能提升培训。培训机构带着教师、教程、食材走进贫困人员“家中”,送去了技能,涵盖了全区所有镇。共有292名贫困人员参加了我们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会了技能,增加了就业机会,培训合格后参加统一的专项能力考核,考试合格后颁发专项能力证书。培训效果显著,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推广了我们的经验。

(二)扶贫宣传效果显著。今年,人社部在全国人社系统组织开展“人社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宣介活动”,活动工作小组从全国各地推荐的218个优秀成果备选对象中,初选出174个成果,在确定100个“人社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并组织相关媒体进行广泛深入宣传。我区《拓宽创业路 帮扶渡难关——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通过创业贷款助力脱贫攻坚》入选全国人社扶贫典型案例,山东省仅两个,并最终取得全国第十八名的好成绩。

四、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扶贫方面。一是有的贫困劳动力惰性思维严重,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对就业和薪酬期望值过高,加之就业观念陈旧,存在着“不愿走出去、不敢走出去”的思想。 二是贫困劳动力无技能或职业技能单一居多,贫困劳动力培训意识不强,有培训意愿的少。贫困劳动力认为参加培训耗时耗力,培训效果没有立竿见影,导致贫困劳动力参训热情不高。三是贫困劳动力就业受家庭因素制约,无法长时间离家工作,或是由于肢体、智力残疾等原因,打散工、半农半工居多。这部分人员并不适合企业用工岗位。四是贫困人员就业、培训、创业意愿存在不确定性。经过几次摸排发现,有的贫困人员意愿比较随意,行业科室按照贫困人员提出的意愿反复落实。五是贫困人员依法经营意识不强。创业意愿落实工作中发现,有4名贫困人员从事微利经营但是无营业执照。比如闫寺后胡屯胡浩从事炸鸡炸肉经营,个人拖欠浦发银行9万元透支卡消费贷款且逾期5个月,因征信问题无法申领创业贷款。

(二)就业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今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劳动者未能及时返岗就业,用人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应聘者,出现一方面劳动力闲置,一方面用工短缺的现象。

(三)稳岗返还政策。企业稳岗返还户数多,大数据不能互相比对,审核中增加审核难度及数据的准确性。

五、2021年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为用人单位和各类求职人员搭建对接服务平台。

二是继续做好岗位开发工作、落实好稳岗返还、失业补助金、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等各项就业帮扶扶持政策。

三是加强对报表数据的相关关系审核,确保纸质报表和系统报表数据一致,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四是继续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做到就业意愿出现一例落实一例,实现动态清零。

五是有效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安全性及绩效效益。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