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内容
- 政策文件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建设路小学小学是一所文化积淀深,名师、英才济济的学校。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肯于钻研、锐意进取、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全校名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学历以上980%。学校领导班子老中青三结合、观念超前、锐意进取、敢于争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业务精湛。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在一批省、市、区级教学能手、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坚持“求真、求实、求新、求进”,逐步形成了“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本,生以成才为本”的办学特色。我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承担着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任务,形成了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造就了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科研的创新体系,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激及社会的好评。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为先导、以改革求发展”,用创造的教育培养创造的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创设宽松的环境,帮助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满怀信心的走向明天,把学校办成了培养学生聪明才智的学园、发展兴趣爱好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
办学理念:围绕“面向世界求智慧,放眼未来求发展”的思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目标:走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
校风: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长为志。
校训:尊师爱生、守纪好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教风:教书育人、团结协作、诲人不倦、科学严谨。
学风:互相学习、精益求精、勤学苦练、不耻下问。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基本定位: 学校已经达到各类示范化学校,由于受到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已不具备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但是,面对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停滞不前就是落后,学校的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我们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与思考,一致认定只有抓管理、抓特色,把学校内部的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迅速发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我们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特长、突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教育科研和艺术特色教育为切入点。
三、重点项目和主要措施
(一)办学条件方面
工作目标:校园环境优美,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资金的使用规范,硬件、软件的设施逐改善,创建省艺术示范学校。
学校塑胶操场建设及附属个小院建设;改造个配套处室(包括地面内墙粉刷、墙裙、内设等);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外墙粉刷。学校教学楼、实验楼楼梯走道铺设、饮水工程改造。
工作措施:服务意识——后勤工作树立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提供一流的服务。岗位意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增强考核力度,发挥后勤人员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保障功能。物品的申购、领用、出借、赔偿、报损有制度、有记录。防火、防盗设施到位,维修及时。资料归档及时。合作意识——树立大局观,积极配合各部门的工作。经济意识——严格校产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管、使用责任制,提高利用率,降低非正常损坏,杜绝浪费。严格财经纪律,清财理帐,合理使用资金,履行节约。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持续发展的实力。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一的思想,加强防范意识,做好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办好食堂,不断提高食堂质量,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二)师资队伍方面
工作目标:加强教师管理和岗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理论素养,强烈的创新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较强的科研能力,独特的教学风格,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通过三的努力,按照择优引进、重在培养的原则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本科学历和小学高级教师队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市级名师人,区级名师人。规范校本培训机制,以青蓝工程为契机组织全校教师制定“个人三专业成长规划”。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校本培训与联片研训的实效。加强对青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教坛新秀和校、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督促全校教师实施“个人三专业成长规划”。完善校本培训机制,探索晚上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和实绩评价机制。全面测评教师“个人三专业成长规划”达成情况。教师本科学历率争取达到100%。
工作措施:1.加强师德教育,发挥师表作用。2.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教育行为。加强教学环节考查,注意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3.搞好校本培训,提高教学能力。要求每个教师精通本学科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最新教研动态,熟悉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提高教师水平。邀请一些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上课、评课(或观看他们的教学录像),拓宽教师的视野,强化教师的.教研意识;组织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参加市内、区内举办的教学研讨会、培训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倡导资源享。并通过定期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教师优质课、定期召开教育教学经验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把“目标导学”引向深入。4.积极倡导营造校内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信任、竞争的工作氛围;重能力、重水平、重表现、重发展为原则的培养人、使用人、评价人的机制。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