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关于《东昌府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内容的解读

时间:2023-08-23
字号:


一、起草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无废城市”建设是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直接推动的一项生态文明改革任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2022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无废城市’”。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164号),聊城市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为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东昌府区生态环境分局根据《聊城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牵头编制了《东昌府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先后多次征求相关区直部门意见,及时对《方案》文本进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东昌府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通过区政府印发。

二、决策依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22〕130号)

2、《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聊城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聊政字〔2022〕35号)

三、主要内容

《方案》主要内容共六部分:

(一)总则

《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立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六个新聊城”的奋斗目标提供巨大动能和根本保障。

(二)目标与指标

《方案》明确了建设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全面达成,打造信息监管“一张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工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全量焚烧,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2%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城区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5%,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绿色生活和生产方式全面铺开,力争建成“无废工厂”等“无废细胞”30个以上。《方案》建立了我区创建的指标体系,提出了 48 项建设指标,包括 25 项必选指标,23 项其他指标。

(三)重点建设任务

针对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城乡生活源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再生资源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制定7项重要任务。

一是促进重点产业提质“增绿”,实现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要推动低碳发展,突出抓好源头减量;强化技术攻关,推动实现高效利用;健全制度体系,着力提升治理能力。

二是构建多元化循环发展模式,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要抓实抓细源头管理,实现农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完善收储运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固体废物收集效果;拓宽资源化利用途径,提高农业固体废物利用附加值;强化技术模式创新,提升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水平。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分类,促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明确:落实分类收运制度,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扩宽厨余垃圾利用途径;构建多途径消纳路线,推进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四是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要求: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建设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完善建筑垃圾过程监管;推广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提升末端资源化利用水平。

五是提升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包括:推动源头减量,强化源头严控;完善体系建设,强化过程严管;推进能力匹配,保障安全处置;加强执法监督,强化后果严惩;规范运作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六是完善回收网络布局,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提出:强化规划支撑,做好统计工作;健全回收网络,提升监管效率;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利用水平;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规范运行。

七是以绿色创建为引领,加快推进美丽聊城建设。包括:培育特色无废产业,促进产业绿色发展;响应国家战略,探索创新机制;立足建设美丽聊城,打造时尚宜居之城等方面。

第四、五部分:两项专题任务

聚焦智慧化监管和“无废文化”宣传,明确了两项专题任务。一是依托“1+6”智慧平台,赋能“无废城市”建设;二是全场景发力,展现东昌府区“无废文化”,创建“无废细胞”,提升参与度,多途径宣传“无废细胞”,提升满意度。

(六)保障措施

明确了五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班,部署“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各阶段实施计划、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强化监督考核。建立东昌府区“无废城市”建设考核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任务落实。三是提升素质能力。加强基层固体废物管理能力建设,组织开展专家行、技术帮扶等活动,解决“无废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四是加大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各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强化政策资金统筹,将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努力构建多元化“无废城市”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关键词诠释

(一)无废城市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

(二)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三)无废细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行“无废城市”理念,营造共建共享、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按照“分类施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着力推动机关单位、景区、社区、商场、学校等 11 个场景创建“无废细胞”,打通我市“无废细胞”内部小循环,共同融入“无废城市”建设大循环。根据市无废细胞建设方案文件要求,23年度启动推进“无废细胞”创建实施工作,涉及:1.无废机关创建3个(环保、机关事务局牵头),2.无废学校3个(教体局牵头),3.无废商场2个(商务局牵头),4.无废农村2个(农业农村局牵头)

、解读机构、解读人

解读机构: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东昌府区分局

联系人:陶龙浩

联系电话:0635-8307057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