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2022年东昌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13715020044310000/2023-22214787
2023-03-31 17:43:52
东昌府区统计局

2022年东昌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2 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发展,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走在前、开新局”使命担当,围绕“创新、活力、生态、品质”善治取向,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经济运行保持平稳,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综合实力继续增强。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年我区生产总值为 541.80 亿元,同比增长 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35.16 亿元,同比增长 5.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6.89 亿元,同比增长 4.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389.74 亿元,同比增长 4.8%。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3:20.9:72.9调整为 6.5:21.6:71.9。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 5977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91 人,困难人员就业 848 人。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6%。12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 1.6%,衣着类持平,居住上涨 1.7%,交通和通信上涨 4.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 0.4%,医疗保健上涨 1.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 1.8%,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 0.9%。

 

1:2022 年东昌府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70.78 亿元,按可比价增速 6%,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现价)5.26 亿元,可比价增速 9.4%。

粮食生产持续向好。粮食播种面积 166.27 万亩,比上年增长0.02%。单产 485.75 公斤/亩,比上年增长 0.96%。总产量 80.76万吨,比上年增长 0.98%。其中:小麦播种面积 81.90 万亩,比上年增加 21.89 亩,种植面积基本持平;总产量 38.75 万吨,比上年增加 1195.05 吨,增长 0.31%;小麦单产为 473.2 公斤/亩,比上年增加 1.45 公斤/亩,增长 0.31%。玉米播种面积 83.28 万亩,总产量41.80万吨,比上年增加0.59万吨,增长1.42%,单产501.84公斤/亩,比上年增长 10.04 公斤/亩,增长 2.04%。

蔬菜产量快速增长。蔬菜播种面积 23.21 万亩,比上年增长1.14%,产量 93.89 万吨,比上年增长 5.19%,单产4044 公斤/亩,比上年增长 3.98%。

畜牧生产稳中向好。年末,生猪存栏 13.34 万头,增长 9.16%。出栏 19.6 万头,增长 2.89%。家禽存栏 1557.41 万只,增长 2.56%,出栏 6116.67 万只,增长 7.07%。禽肉产量 8.5 万吨,增长 15.84%。禽蛋产量8.75万吨,增长16.71%。牛奶产量0.33万吨,增长8.94%。渔业生产稳步发展。水产品产量 1.11 万吨,比上年增加 0.03万吨,增长2.9%。

现代农业平稳运行。现代高效农业实现增加值 74915 万元,同比增速 14.8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稳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60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300.33 亿元,同比增长 5.9%,实现工业增加值 44.47 亿元,同比增长 5.5%。

 

工业效益下滑严重。160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93.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利润 0.45 亿元,由亏转盈。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 59 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 37%,其中过 10 亿元的企业 5 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 3%。

建筑业运行总体平稳。全区三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 169 家,比去年减少 6 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32.8 亿元,同比增长 2.8%;本年新签建筑合同额 139.3 亿元,同比下降 23.1%。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4.5%(含郑济高铁,不含高铁 15.9%),贡献率全市第一名。大项目带动作用突出,计划总投资 5000 万元及以上项目 239个,占全部在库项目总个数的 77.9%;完成投资总量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 97.3%。其中: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 51.8%,比上年降低 6.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57.2%,占全社会投资总量比重5.5%;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0.6%。

房地产市场形势收紧。房地产开发投资 76.51 亿元,增长28.9%。商品房销售面积 115.75 万平方米,下降 22.7%;房屋销售109.29亿元,下降17.5%。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步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5.91亿元,比上年增长 0.5%。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完成进出口总额 27 亿元,比上年增长7.1%。

旅游业走势良好2022 年全年,全区接待游客 9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 36.8 亿元。新培育省级景区化村庄 1 处;2022年山东省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1 个,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2 个。

六、财政和金融

财税金融运行稳健。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45.91 亿元、增长 4.0%,其中税收收入 26.29 亿元、下降 20.1%,占财政收入比重 57.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60.49 亿元、增长 0.69%。其中民生支出 47.94 亿元、下降 1.23%,占财政支出比重 79.25%,卫生和健康增长 2.49%、住房保障领域支出下降 8.37%。

金融市场持续扩大。人民币各项存款 2038.95 亿元,比年初增加 207.05 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 1535.8 亿元,比年初增 82.62 亿元。

七、科技、教育、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全年发明专利授权数 169 件,国际专利申请数 1 件。有效发明专利 704 件,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6.98件。

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幼儿园个数达到 308 个,在园(班)4.42 万人,离园(班)0.85 万人。拥有小学数 117 所,在校生 11.72万人,毕业生 2.29 万人。初中 37 所,在校生 5.90 万人,毕业生1.42 万人。高中 9 所,在校生 1.54 万人,毕业生 0.44 万人。中等职业学校 2 所,在校生 3771 人,毕业生 932 人。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 19 所,拥有床位 2500 张,卫生机构技术人员 3654 人,其中执业医师 971 人,注册护士 1716 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7·20”国际象棋文化节。约 5 万名国际象棋棋手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其中,关注人群达 30 多万人。实现社区(行政新村)运动会全覆盖。实现了全区 14 个镇(街道)219 个社区(行政新村)办赛全覆盖,共举办了 220 场 1109余个比赛项目。积极参加和承办上级赛事活动。在参加全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上,我区获得冠军 2 个,亚军 2 个,季军 7 个。建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对全区 14 个镇(街道)行政(自然)村 686 块、社区 703 块的健身场地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损坏的器材进行维修、养护和更换。配发体育器材 2437 件,新建改建体育场地 180 块。健全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定期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保证了全区 700 多个体育健身站点至少拥有 1 名群众体育负责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全区拥有各类体育社团组织 23 个,市直经常性参加东昌府区体育活动的协会 90 个,社会体育指导员 3544名。加强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开展下乡活动 21 场,现场指导群众健身 2000 多人。举办了老年人太极拳培训班 20 余期,农村学员5000 余人。努力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路子。发现、选拔、培养并向市级体校输送了正式队员 121 人。在多所中小学进行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共组织 800 余名学生参与选拔测试,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发展和培育了武术、游泳、跆拳道、篮球、足球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200 余个。

八、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2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 106.27 万人,比上年增加 0.08 万人,增长 0.75‰。城镇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 69.86%。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2 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9291 元,同比增长 5.3%,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35616 元,同比增长 4.7%,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029,同比增长 6.4%。

 

 

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养老参保 26.28 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 1.90 万人,企业单位养老参保 6.25 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9.75 万人、62.80 万人。

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城市低保标准线每人每月提高到829 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 648 元。截止 2022 年 12月底,全区有城市低保对象 454 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 367.78 万元;农村低保对象 9315 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 5636.12 万元。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

2.粮食和畜牧数据包含开发区、高新区、度假区。

3.全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就业形势与社会保障、科技、对外经济、旅游、财政、金融、科技、教育和体育、医疗服务、社会救助分别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和投资促进局、文化和旅游局、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教育和体育局、卫生健康局、民政局提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