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藏书名楼海源阁
11371502MB2866203L/2023-1981480
2023-03-16 17:01:00
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藏书名楼海源阁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东昌府有一座全国闻名的藏书楼,名叫“海源阁”。它是我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

    清道光年间,东昌府城南有条大河,河上有座三孔桥。有一年发大水,在桥的附近堤岸突然开了个口子。洪水势猛,奔腾而出,如不及时堵挡,不但会淹了东昌,就连天津、北京也将受其害。

    当时东昌知府马上奏明皇上,同时组织乡民抢险。皇上得知洪水将要威胁到京城的安全,大为震惊,立即派河院前来治水,并批发纹银数百万两作为防洪专用。

    这时曾在广西、湖北为官的杨以增正巧回东昌探亲。东昌知府知道此人甚有才干,便请他出任治水指挥,协助治水。

    杨以增接任后,不顾个人安危,便急忙奔赴三孔桥险地。河堤开口处,洪水像一条巨龙,裹着泥沙向外倾泄,眼看河堤口子越冲越大。杨以增见此情景,让人们背着装满泥土的麻袋,组成人墙去挡住决口。一批人上去了,被水冲散;又一批人上去了,再被冲散了,有些人甚至丧了生命,决口仍是封堵不住。杨以增看到水越来越大,抢险的军民有些动摇,有的竟扔下工具悄悄逃离。他为了稳定众人,坚定大家抢险的决心,于是官服没顾得脱,便弯腰扛起一袋泥土,向激流奔去。

    这时随行的官兵,看到皇上命官都不要命了,于是一个个也随着冲上前去。民工们也不犹豫了,逃走的人也赶了回来,都一起向激流里扑去。人心齐,泰山移,经过一番拼死搏斗,决口终于被堵住了。恰巧这时皇上派来的河院赶到了现场,人们纷纷向他报告杨以增的功绩。当河院寻找杨以增时,发现他还在水中,已累得精疲力尽无力上岸了,人们赶忙把他扶上岸来。河院当即拿出了几万两银子赏给了杨以增。

    杨以增虽居官多年,但他两袖清风,还从没有用过这样多的钱。他从小好学,并有爱书和藏书的习惯。有些善本珍籍从不惜重金购买。平时,他住的屋子里里外外,床上床下,橱里橱外均放满了书籍。书越来越多,因存放不善,有些书受潮变质,有些书虫蛀鼠咬,他常常痛惜不安。河院的奖赏,使他猛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用这些钱建造一个藏书楼,把家中众多的书籍入柜存放,使其免遭潮湿鼠咬,为世代所用,岂不是一件益事?于是在其家院,一座坐北朝南的二层楼房建起来了。下层为家祠,上层则专供藏书之用,并取名为“海源阁”。它还在藏书楼前院修了个读书亭。后来杨以增的儿子杨绍和、孙子杨保彝又行扩建,并继续购买了许多图书,使藏书量大大增加,从此“海源阁”便名扬全国了。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