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桥
字号:
大 中 小



白玉桥位于聊城老城区隆兴寺前。朱棣当年曾在此拱桥下躲过生死一劫,后来当上皇帝,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但是关于桥下见观音、忽然大雾迷漫遮住桥洞等等,那就是传说了。
明朝建立不久,朱元璋驾崩。因其长子早逝,年幼的孙子朱允炆成了皇位的继承人。朱允妏登基,国号建文。从此,诸王的权位之争拉开了序幕。当时势力最强、呼声最高的是燕王朱棣。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朱棣军队开始时进兵神速,到了济南城下。因济南久攻不下,朱棣暂时回军北平。十一月,朱棣又突然派兵南下,占领了沧州,俘虏了守将徐凯,又南下攻占了临清馆陶等地。建文帝急令山东参政铁弦和部将盛庸率兵进驻东昌,以便阻击朱棣。十二月,双方在东昌东门外展开决战。铁弦依靠聊城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之优势,决计背城而战。燕王朱棣的军队因在临清、馆陶战役中连连取胜,不把铁弦、盛庸放在眼里,轻敌自进。交战开始,朱棣亲率军队攻打盛庸军队左翼,未能取胜,又转而攻打盛庸中阵。谁知盛庸早有准备,下令开阵让朱棣入阵。燕王朱棣刚刚攻入阵中,盛庸即下令军队合陇阵门,将燕王朱棣团团围住。双方展开激战。战斗从上午一直进行到天黑,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眼看燕王就要全军覆没,并有兵败被俘的危险。在这紧急关头,燕将朱能率领骑兵杀入重围,与周长等将领拼死杀出一条血路,将燕王朱棣救出,并乘夜色掩护燕王撤退。铁弦、盛庸军队死死追赶,朱能和周长拼死撕杀落在后边,只剩燕王单身匹马逃跑。虽然朱棣精于骑射,不断击杀追赶之敌,毕竟拼战一天,人未进食,马未喂草,人困马乏,实在无力支撑。这时,一敌将追来。朱棣无心恋战,打马再逃。哪知前面是一拱桥,困乏的战马下桥时不慎失了前蹄,将朱棣甩下桥去。朱棣眼看性命难保,忽觉从空中飘下一条长绫将他裹住,拉进桥洞之内。朱棣定睛一看,见观音菩萨端立莲台,纳头便拜,这才发觉自己站在齐肩深的水里,无法下跪。当他抬头想表感激之情时,观音菩萨已经不见踪迹了。朱棣知是菩萨保佑,心中许下誓愿,如大事能成,当在都城广建庙宇,重塑金身,虔诚礼拜。
再说追兵追到桥头,忽然大雾迷漫,对面不见人影,将桥洞遮住。追兵无奈,急忙收兵交令去了。
朱棣登基之后,想起拱桥下观音菩萨救命之事,感恩不尽,又听说桥后即是隆兴寺,寺内就供有观音菩萨塑像。他在北京城敕建观音道场的同时,将隆兴寺命名为护国隆兴寺,又命东昌府地方官吏用汉白玉重修拱桥,并亲命白玉桥。从此,“白玉桥”之名一直流传至今。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