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
字号:
大 中 小



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起源于明清时期,主要分布在运河西岸,现在集中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和堂邑镇等地。
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铜铸雕刻制作技艺,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先祖经营银器制作,技艺精湛,但因农村受众相对较窄,遂将兴趣转移到铜器上。其先祖游历四方,访古迹,求师问友,得益于生性聪敏,巧于手工制作,终有所成。东昌府铜铸雕刻用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也称熔模铸造。制作的马踏飞燕、关公像、观音像、金蟾、十二生肖、简仪等,都非常逼真,享誉四方。
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已传承十八代,前十五代以传统作品为主,作品样式少,自第十六代起,以故宫钟表收藏品为切入点进行革新,上世纪90年代,第十七代马家传人马先明及其兄长经过潜心探索,积累经验和市场调研,在研发设计、开模、铸造、精雕、鎏金、镀金、珐琅等手工艺制作体系获得精进,在传承中华经典的基础上,开发融观赏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为一体的产品,以古典钟表尤为突出。
聊城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凝聚着这座古城的工匠智慧,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文化积淀,推动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项目名录。
- 一审: 刘伟
- 二审: 李叶
- 三审: 郝珊珊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