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内容
- 政策文件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市区卫健局、疾控和监督机构等有关规定,特制订本预案。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局部,尚未引起扩散或传播,还没有达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突发事件。
1.发生个案肺鼠疫或肺炭疽病例、疑似病例。
2.发现个案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
3.发生个案霍乱病例或疑似病例。
4.发生个案人禽流感病例或疑似病例。
5.局部发生原因不明的群体性发热或其他疾病。
6.发生无死亡病例报告、10人以下的食物中毒或轻度职业中毒。
7.局部发生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8.局部出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
9.局部出现一周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水平的一倍以上。
10.其他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事件。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达到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事件。
1.连续发现2例肺鼠疫或肺炭疽。
2.出现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或多例疑似病例。
3.连续发现2例霍乱病例或多例疑似病例。
4.连续发现2例人禽流感病例或多例疑似病例。
5.连续2个单位(团体)发生原因不明的群体性发热或其他疾病。
6.发生无死亡病例报告、10人以上、30人以下的食物中毒或中度的职业中毒。
7.连续2个单位出现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8.连续2处出现有关联性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
9.连续2个单位发生一周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发病水平一倍以上。
10.其它可认定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事件。
(三)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影响大、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危害严重的突发事件。
1.出现2例以上,并继续扩散的肺鼠疫或肺炭疽疫情。
2.出现2例以上,并继续扩散的非典型肺炎疫情。
3.出现2例以上,并继续扩散的霍乱疫情。
4.出现2例以上,并继续扩散的人禽流感疫情。
5.多个单位出现原因不明的群体性发热或其他疾病。
6.有死亡病例报告、3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或重度职业中毒。
7.多个单位出现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
8.多处出现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
9.多个单位出现一周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明显超过前5年同期水平,并快速扩散。
10.其它可认定为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各小组人员具体分工及职责
1、领导小组
组 长:苏磊
副组长:张春龙 刘爱臣 陈宇
成 员:谢红军 田淑华 耿娜 段光新
领导小组职责:一旦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征兆或发生体罚公共卫生事件时,全面启动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向区卫健局和区疾控中心报告,全面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准确的报告疫情,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在区卫健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组织指挥突发事件的卫生救护、疫点消毒、防病宣传、物资供应等工作,保证防治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应急小组
组长:陈宇
成员:田淑华 陈龙义 苗广祥 柳艳芳
应急小组职责: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力做好可疑人员的诊断、隔离、转送消毒和卫生宣传、物资供应、必要时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全力支持。
3、技术小组
组 长:陈宇
副组长:谢红军 田淑华 耿娜 段光新 王凌霄
技术指导小组职责:对门诊收到的可疑人员进行技术会诊,作出留观处置,对病情较重或难以明确的,立即上报区级应急技术小组,并做好转上级医院准备。
三、应急处置程序
1、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知情人应在第一时间向中心领导小组及应急小组报告。
2、领导小组确认核实事件发生后,立即向区疾控及卫生监督部门和街道卫生办汇报,同时启动本预案。
3、领导小组商议后形成处理事件总体方案和相应措施,统一部署,同时服从区卫健局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4、事件处置情况,由领导小组把关,由应急小组上报区卫健局。
5、配合区卫健局做好事件结束后的后续工作及后期评估工作,主要对本预案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经验及改进建议进行评估,评估情况上报区卫健局。
四、应急处置目的
1、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整个街道、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
2、要依靠科学,遵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实际情况,有效控制事件、减少危害和影响。
3、结合中心实际情况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参加区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4、根据中心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物资储备。
五、具体工作要求
1、坚持预防为主,抓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我中心防疫科、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要通过宣传栏、讲座等途径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2)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防护学习。定期组织由全体职工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医务、公卫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护水平。
(3)进一步加强门诊分诊及发热留观室的硬件建设,增添必备的诊治设施。
2、医疗救治
(1)做好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当卫生局下达可能发生疫情警报或疫情可能波及本辖区时,在门诊大厅前设立体温测量站,引导发热病人到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初诊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发热,怀疑可能是禽流感的病人,转诊至上级定点医院。
(2)对于怀疑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病人的留观和转运工作。
(3)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工作,院内要加强门诊的通风,医护力要做好消毒防护工作的指导与督查,确保消毒、隔离、防护措施的落实。医护人员加强自我保护,防止院内感染。
3、疫情报告及管理
医务人员或防疫科收到有关疫情后,要立即向中心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不得延误。中心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疫情报告后,应立即上报区卫健局及区疾控中心和街道办事处。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