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丨【媒体访谈】东昌府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王忠华解读《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字号:
大 中 小



主持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推动县域供销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天走进演播室的是东昌府区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王忠华。
主持人:王书记,您好,欢迎来到演播室。
王忠华: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王书记,请您谈谈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方面,区供销社怎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的?
王忠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区供销社党委组织系统上下从两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方面,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区社党委组织班子成员、各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专题党课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带头抓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后期各单位迅速将全会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另一方面,从工作部署上抓落实。深刻理解全会关于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部署,用好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这个“关键一招”,重点抓好土地托管、农产品流通、农资稳价保供等工作,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展现新作为,走出一条供销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另外 ,东昌府区出台了《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于供销社更好践行为农服务宗旨,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加细化的安排和远景规划,为加快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主持人:王书记,您刚才提到了供销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那么区供销社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王忠华:今年以来,区供销社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担当农业强区建设生力军、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农村商品市场“国家队”为目标,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一是大力推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区供销社创新推出“党建引领、双社联合、金融赋能、五五分成”的托管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的持续增收,助力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区供销社为农服务企业与全区70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签订了农业生产托管协议,托管土地近3万亩,服务农户7000多户。二是着力提升流通服务水平。东昌府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供销流通网络体系,让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的双向流通渠道更加畅通。”区供销社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整合城市社区便利店19个,建设运营镇级中大型超市10处,这是对传统供销模式的又一次创新性传承,更是区供销社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推进农村流通体系改革、提升农村消费品质采取的重要举措。此外,2023年以来,区供销社下属公司在市区和镇街承办啤酒节4次,有效拉动了消费,促进了流通,展示了本地美食和名优特产品,提高了东昌府区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三是优化农资服务供给。2023年,建设了侯营和大张2处农资集采集配中心,下设119个服务网点,为农民提供稳定、高效的农资供应渠道,逐步形成贯通区、镇、村三级的农资流通服务网络。
主持人:王书记,您刚才说到的这些措施都是比较实在的,充分彰显了“为农、务农、姓农”的供销职能,那么在下一步工作中,区供销社还有哪些创新举措呢?
王忠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强调“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在继续推广东昌府供销托管服务模式、壮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服务,加大力度开展为农服务工作。一方面,继续拓展商品流通渠道。计划到2026年打造供销社区便利店100个,助力农产品上行和乡村振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农资配送力度。构建“1+3+N”农资仓配体系,即改造提升1处区域农资集配中心、3处镇级农资服务站,发展提升一批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社,构建1小时农资配送服务圈。同时,推动农资企业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绿色农资”行动,促进肥药“双减”。
总之,区供销社将深入践行市委“6293”工作思路,坚决落实区委“保争提做”要求,强化“一把手抓改革”机制,坚持改革强社、服务立社、强基建社、以企兴社、从严治社,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办法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以扎实的工作检验改革成效。
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解读机构:东昌府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联系人:张磊
联系电话:0635-8418130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