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次常务会议重点议题解读
字号:
大 中 小



【媒体解读】东昌府区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解读
【议定事项】关于东昌府区链长制工作轴承及保持器产业有关情况
【议题解读】
我区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重点推进黑色金属、高端装备、化工等八大产业链发展。1-3月份,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业总产值完成19.96亿元,同比增长4.6%;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10.93亿元,同比增长8.3%;化工行业完成总产值2.45亿元,同比增长16.5%;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业完成总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4.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总产值6.75亿元,同比下降5.5%。4月3日,区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上,研究了下一步推进轴承及保持器产业发展工作。上报评选月份优秀专员和2022年优秀专员工作,选派懂经济、会协调、业务强、有干劲的干部担任服务专员。开展了企业纾困走访活动,组织产业链相关企业填报问题台账。
对东昌府区列入省重点的中国轴承保持器产业振兴基地(一期)项目、聊城嘉明高端自动化控制制冷阀门生产项目等五个高端装备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调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1-3月份,全区工业技改投资增幅1.1%。
【议定事项】关于《东昌府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起草情况
【议题解读】
一、起草背景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省、市两级高度重视,围绕贯彻落实国发〔2022〕18号文件精神,陆续出台了《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鲁发〔2022〕19号)、《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鲁政办字〔2023〕5号)、《聊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聊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为推动东昌府区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攻坚突破,东昌府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起草了《东昌府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二、制定依据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鲁发〔2022〕19号)、《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鲁政办字〔2023〕5号)、《聊城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推动东昌府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定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经过2轮次征求各镇(街道)、嘉明经济开发区和区直有关部门意见建议并修改完善后,形成了《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三、主要内容
《重点工作任务》共11部分,90项内容。
第一部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完善实验室体系、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创新创业共同体培育、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优化创新人才环境8个方面。
第二部分,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包括塑优建强优势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技改升级、促进“两高”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强化金融助企服务9个方面。
第三部分,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包括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抓好重点项目推进、聚力攻坚能源项目、加强水利工程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工作、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6个方面。
第四部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包括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大型机组更新改造、优化煤炭输送网络、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节水控水行动、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城市排水“两清零、一提标”、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环卫一体化水平10个方面。
第五部分,深化区域协调发展。包括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深度融入黄河国家重大战略4个方面。
第六部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包括编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沿黄绿色粮仓”工程、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工程、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工程、实施畜产品稳产保供工程、实施健康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推动农业优质发展、推进乡村规划建设、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12个方面。
第七部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包括全面推进服务型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打造一流秀企业家队伍、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创新精准招商方法、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12个方面。
第八部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包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深化道德教育、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艺术繁荣、打造特色精品旅游城市、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8个方面。
第九部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包括制定共同富裕实施意见、促进更充分就业、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公平发展、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社会保险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构建公共卫生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12个方面。
第十部分,坚决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包括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优化措施、着力抓实安全生产、妥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完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6个方面。
第十一部分,抓好组织实施。包括加强工作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3个方面。
四、实质性解读
东昌府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对照《东昌府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今年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统筹明后两年的工作,同时兼顾全面落实省市有关要求。比如,在“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完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明确了今年的突破目标。二是突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比如,围绕“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部署了“持续推进技改升级、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等19项重点工作任务。三是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出了“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6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争创市级及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4家”“力争新建成开通5G基站100个,总量突破1700个”等目标,明确了责任部门,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五、关键词解释
1.新型研发机构:发起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国际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
2.人才飞地:我市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府、园区、企事业单位、市属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等法人单位在市域外人才技术聚集、科创资源丰富地区设立或注册成立(含控股)的创新服务平台。
3.“两高”项目:“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的煤电、炼化、焦化、钢铁、水泥等16个行业上游初加工、高耗能高排放环节投资项目。
4.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融合。
5.两清零、一提标:雨污合流管网清零、黑臭水体清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6.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议定事项】关于《东昌府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起草情况
【议题解读】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谱写美丽东昌府建设新篇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五年,是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新格局的关键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奋力实现“生态环境更优”的五年。科学谋划和编制好《规划》,对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依据
根据《聊城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东昌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愿景目标纲要》等,结合东昌府区实际情况,制定了《规划》。
《规划》于2022年1月启动编制,在编制过程中通过网站、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公众、县区政府(管委会)、区直有关部门等意见。《规划》编制完成后,通过了专家评审会审查,最终形成了《东昌府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三、主要内容
1、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不懈奋斗,到2025年,生态环境更优,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深入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乡环境优美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重点任务
《规划》确定了十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是持续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实现绿色发展转型。二是强化协同治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三是强化“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四是强化系统防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五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动低碳发展。六是加强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七是强化风险防控,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八是提高环境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九是深化改革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十是引导全民参与,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四、实质性解读
1、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为东昌府区全部行政辖区,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2、规划与“三线一单”紧密结合
依托聊城市“三线一单”成果,将“三线一单”作为区域资源开发、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和审批的重要依据。将“三线一单”的要求贯彻于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排污许可等行政审批流程。
3、严把总量控制关口、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坚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严格落实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是原则,等量替代是例外”的总量控制刚性要求,严把总量控制关口,严格落实“两高”管理政策和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严格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对重点行业产能控制政策,对铸造、水泥、煤电等重点行业严格执行产能置换要求,确保产能总量只减不增,尽快推动东昌府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与市《规划》、区《纲要》内容对接情况:
《东昌府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区《规划》),对应《东昌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区《纲要》)建设生态文明新进步的需求,依照《聊城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市《规划》)根据我区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划,为我区“十四五”期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区《规划》具体提出了八个任务:任务1、持续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实现绿色发展转型;任务2、强化协同治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任务3、强化“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任务4、强化系统防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任务5、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动低碳发展;任务6、加强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任务7、强化风险防控、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任务8、提高环境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消除环境安全生产隐患。
市《规划》具体提出了七个方面的任务措施:1、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实现绿色发展;2、强化协同治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3、强化“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4、强化系统防治,打好净土保卫战;5、控制卫视气体排放,加快推动低碳发展;6、加强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7、强化风险防控、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区《规划》对应发展要求也相应东昌府区情提出了七大任务措施与市《规划》七个方面的任务措施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安全生产需要提出了第八大任务措施:提高环境安全生产意识,及时消除环境安全生产隐患。
区《纲要》第七章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体提出了三方面的政策措施:1、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全方位开展国土绿化;2、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赢碧水保卫战、打赢净土保卫战;3、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绿色生产模式、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实施节水控水行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区《规划》任务6-加强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与区《纲要》第七章任务1-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相对应;任务2-强化协同治理,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任务3-强化“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任务4-强化系统防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与区《纲要》第七章任务2-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对应;任务1-持续推动结构调整,加快实现绿色发展转型、任务5-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动低碳发展与区《纲要》第七章任务3-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相对应。
五、主要特色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
二是注重与其他规划和政策文件的紧密衔接。保持与省厅、市局的紧密联系,全面落实上级规划编制相关目标和任务;加强与聊城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大气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农村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确保上级要求落实到位,与相关规划无缝衔接。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健全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治理。以生态环境质量目标为导向,强化要素协同、区域协同、减污降碳协同,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底线思维守边界,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重点推进黄河流域(聊城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拓展生态空间,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着力促进人水和谐,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六、保障措施
为保证“十四五”时期《规划》各项目标的如期实现,有序推进主要任务的顺利实施,持续改善全区生态环境,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导、推进铁军建设、加强调度评估等六个方面加强实施保障。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