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logo
高级检索

聊城市实验小学专项发展计划 (“真趣”教育品牌学校建设方案)

时间:2024-06-06
字号: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学校文化是内隐在学校教育理念、行为方式、教育环境以及教育课程中的价值取向。它虽无形,却无处不在,惠泽学校方方面面,浸润师生点点滴滴。学校发展立之于品牌,兴之于文化

学校领导团队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坚守百年文化传承,坚持“文化立校,以“启”为校魂,在“启”文化的理念指导下,着力打造“真趣”教育品牌。从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五个方面入手,逐步挖潜、凝聚、浸润,直至形成全校师生的文化自觉,进而,文以化人,真趣育人,培养“四有好老师”和“阳光、自信、担当”的实验少年,打造“书香、至善、灵动”的文明校园。以校园文明辐射社会文明,进而营造教育文明的生态圈。

一、理念创新,责任在行

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是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经验的文化积淀,是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和行动自觉百年学校理念文化的形成在于领导团队的意识,在于学校内生,在于精心培育,在于长期积淀,在于与时俱进

学校领导团队坚持做到理念创新,责任在行。在党建上创品牌,在机制上花力气,在规范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做文章。以“洁身慎行,敬业乐群”的自我要求和“民主、自治、可视化”的创新管理理念,全面启动“党建+业务”的党建品牌创建,使党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争做师德标兵和教学能手的过程中发挥“一面旗”的影响力;全面整理百年校史,深入挖潜、提炼百年文化内涵。确立了以“启”为校魂的学校上位文化:启天赋之门,行君子之道。尊重每一个不同的生命个体,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做好的他自己;系统梳理了学校真趣育人体系:立足“生命成长”的全人教育目标,传承“尚和、求真、创新”的实验文化,通过“四位一体”的真趣教育共同体,构建“三维五元四本”真趣课程,做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有品位的“真趣”教育;深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确立了“学校发展,教师第一”的工作策略。首次明确教师角色四个定位:对学生而言,教师是生命导师;对课程而言,教师是开发者;对学校而言,教师是建设者;对社会而言,教师是区域文明引领者。从而增加教师对于学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于区域文明的社会责任担当。组建学科团队,重点进行学科教学创新,同时推行扁平化管理的年级主任负责制。学校内部管理效能在学校举办的第一届教育教学年会上得到充分地展示。

二、环境浸润,泛在育人

依据“教育即影响”的观点,学校提出了“泛在教育”的理念,即:时时、事事、处处、人人皆育人!其中环境文化建设既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外显、途径和载体。内涵丰富的环境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作为“泛在教育”的一门隐形课程,对身在其中的学生起到“浸润影响,泛在育人”的作用。

学校本着“环境文化课程化”的原则,围绕“静、序、文、雅”四个字和“书院风格、开放式校史馆”两句话进行整体规划和置景,力求体现“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有品位”的“四有”真趣教育理念。

环境文化建设中力求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自然景观和人文主题错落有致;二是校史文化、传统文化和学科文化三位一体。一楼一主题,一隅一功能。赋予每幢建筑、每块牌匾、每个雕塑,每棵树木等以文化符号,使其丰盈起来,鲜活起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历史与今天的“会面”,达到环境涵养,德润心田的育人目的!如:“启文大道”既是一个展现了百年历程,折射了学校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时光轴;同时也是一本本记载了传统文化故事,体现了现代核心价值观的“空间德育书”,学生走过这段路,就像走过百年历史,校史文化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置身其中,浸润影响。

“状元广场”、“和平广场”、“艺术与科技长廊”等更是生展示风采的舞台。如:今年国庆前夕,学校首次学生书画展在今年刚落成的书画长廊里成功开展。140余幅学生书画作品抒发了对祖国母亲70华诞的祝福。历时两个月的展期,3000余名学生观展。书画展不仅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契约精神,自主管理

制度是学校的文化契约,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制度又是文化。

学校管理团队坚持在人文精神辉映下建章立制,同时用科学的规章制度保障人文关怀。在学校各个层面,不同领域,发扬契约精神,实施民主、自治管理,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如:《聊城市实验小学教职工量化评估方案》等制度制定方面,全体领导班子全程参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让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充分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组织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上到学校制度,下至班级公约,这种人性化校园制度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融于一体让师生在制定、讨论、修改过程中理解制度作为学校文化契约的意义,从而自觉做到模范遵守,进而建立起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学校部门、科室工作有序高效;年级管理责任明确,创新不断;班级自主管理标杆众多,效果显著......展现出学校师生昂扬的精神状态,慎微慎独的行为表现和务实求新的干事激情!

四、课程育人,整体建构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课程是更能体现学校育人哲学的,从课程目标的提出,到课程体系的构架,再到课堂教学的实施,都要围绕学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进行。

我们将校本执行课程理解为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两大部分,突出“整合+特色”,“高度、广度和厚度”三个维度,“启健、启文、启礼、启艺、启博”五个方面和“国本、校本、班本、家本”四本课程构建了“三维五元四本”真趣课程体系。以课程传递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和国家情感。让学生在“成长节系列课程”实践中体验成长的快乐;让学生在“系列仪式课程”经历中感受“从此以后的与众不同”;让学生在系列真趣实践作业这一“家本课程”中收获“天地大课堂,万物皆书卷”的快乐认知;让学生在“留住美好童年岁月”的校史课程中珍藏温暖记忆;让学生在“静序文雅、文言雅行”的潜课程中修炼心性;让学生在“四位一体”的家校课程中完善人格......

课程在学校文化基础上融合与建构,这样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大家的文化自觉,最终成为弥漫整所学校的文化追求,这样的文化力量也才能达到课程育人的根本目的。

五、德以立规,成德于行

行为文化是师生在学校生活中对理念文化的实践与传承,也是文明校园中师生应有的文言和雅行。

育人者当自育。学校以“使命担当”和“以爱育爱”的育人情怀,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通过“三环两段六步”“真趣”课堂教学和“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真趣”教研,共享真趣教育智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学校在教师教学、学习、交往等行为中着力渗透“四修四气四慎”的要求;修德,增正气;修心,增大气;修学,增文气;修能,增底气。慎微,见微知著重小节;慎独,克己慎行有所止;慎欲, 防意如城自淡然;慎言,言必有中不随意。育人自育,成德于行,努力打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专业教师队伍。       

德以立规,行以养习。针对部分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习惯较差的现状,一年来,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为核心,以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为载体,进一步通过“安全意识护生命、规则意识正行为、底线意识明纲纪、自主管理强责任,浸润意识造氛围、法制基地知事理、家长参与增活力,评价意识促成长”等德育工作途径,使学生“德育入心,成德于行”。并通过“三三三三五”的细节要求强化良好行为养成。

三净:个人净       教室净        校园净

三正:坐姿正       读姿正        写姿正

三平:课本平       作业本平      试卷平

三齐:桌凳齐       学习用品齐    书洞齐

五序:间操有序路队有序接水有序上下楼梯有序课间活动有序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师资资源成立了52个学生社团和校队,以校园“阅读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四节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中完善道德感,丰盈价值观,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创建感悟: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学校文明是区域文明的风向标。学校在文明校园创建中始终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价值引领,明确为何创建的问题。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创建活动始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厚植道德根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顶层设计,明确如何创建的问题。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创建文明校园,是学校永不停歇的“文明接力”,是一段永无止境的提升过程。因此,学校始终把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建设发展规划体系,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常态化、科学化、长效化;  

坚持全员推进,明确谁来创建的问题。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特别注重“四位一体”教育共同体的作用发挥,使每一名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创建活动的实践者和受益者,进而辐射、带动区域文明的创建和提升,共同营造教育文明生态圈。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