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运河之韵——山陕会馆
11371502MB2866203L/2022-1981216
2022-04-30 14:37:33
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运河之韵——山陕会馆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明清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南北畅通,聊城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一时之间,这里“舟辑如云,帆樯蔽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无数商人来此做买卖,蹭铜板。在这浩瀚的商业大军中,有一支来自秦晋地区的队伍。他们驱赶着一拨拨的马车驼队,从遥远的黄土高原缓缓走来,然后以其卓越的商业才干、讲求信义的商业品格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迅速占领了这片市场。他们就是有“执北方牛耳”之誉的山陕商人。因为身处异地他乡,为了共叙同乡情谊,共结秦晋之好,共谋搂钱大计,这些腰缠万贯的山陕商人一致决定,共同集资建造一座会馆,一座相当体面、相当气派的商业会馆。于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会馆即将在此诞生。该会馆名为山陕会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讲究的山陕商人来说,会馆的选址当然不能例外。他们在城内仔细寻找,走了好多地方,找了好长时间。终于,在古城区南边的运河西岸,耐心的山陕商人找到了这样一块宝地。这里不仅有好风水、好风景,而且有两棵明朝古槐。古槐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情侣槐,缘于一段凄美的爱情传说。相传,运河岸边的村子里,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发誓相伴彼此到天荒地老、到海枯石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位财主手里提着一根大铁棒,无情地打散了这对苦命的鸳鸯。为了矢志不渝的爱情誓言,二人别无选择,双双投河自尽,化为两棵古槐。这段忠贞仁义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这些视情义为生命的山陕商人。是这里了,就在这里了。

    清乾隆八年(1743年),以两棵古槐为轴线,会馆开始动工兴建。这不建不要紧,一建就是66年,共耗费白银60465两6钱9分,穷极奢侈之能事。嘉庆十四年(1809年),这一浩大、奢华的宏伟工程终于宣告完工。一座既有气势恢宏、富丽堂皇之姿,又有玲珑秀丽、典雅别致之韵的山陕会馆,高傲地矗立在运河之畔。值得一提的是,思乡心切的山陕商人将他们心底浓厚的乡情全部倾注到会馆的每一处角落。原材料全部来自秦晋之地,五大工匠都为秦晋之民,建筑、雕刻均具山陕之风。“今众聚集其间者,盹然蔼然,如处秦山晋水间矣。”(山陕会馆内碑刻《重修陕山会馆戏台、山门、钟鼓楼记》)山陕会馆建成之后,山陕商人在此“敦亲睦之谊,叙桑梓之乐,虽异地宛若同乡”(清道光九年《重修浮山会馆碑记》)。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抱头痛哭之后,山陕商人们擦干眼泪,开始进行一项在当时相当时尚、相当高雅的休闲活动——看戏。有时,老乡们觉得人少太过冷清。于是,这些仁慈的山陕老乡也会请当地老乡们来免费观看,凑凑热闹。

    老乡们看戏的地方叫看楼,艺人们唱戏的地方——戏楼。看楼有两座,位于戏楼南北两侧。山陕会馆的戏楼在全国同类建筑中是最有名的,也是最华美的。戏楼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是其葫芦形楼顶,外檐向东北、东南方向各伸出两个翼角,向西北、西南方向各伸出三个翼角,如凤凰展翅,似俊鸟争飞,令人叹为观止。

    不差钱的山陕商人不仅将戏楼建设得相当华丽动人,而且这些戏迷们请来的戏班剧团也相当绚丽多姿。来此演出的戏班来自天南地北,表演剧种包括山西梆子、陕西梆子、河北梆子、徽剧、京剧等各种类型。其表演内容也各种各样,涉及古代政治故事、军事故事、侠义故事、神仙故事、民间故事等诸多种类,唯独没有关公戏。这位端坐在戏楼对面的大殿里,在此看了一百多年戏的关公大帝是山西商人心目中的神灵,神圣不可亵渎,哪怕是一丝、一点都不行。

    山西商人崇拜关公,崇拜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他们对关公的崇拜,比中国其他任何地区的人群都要虔诚。全国各地的每一个山陕会馆,山西商人的每个店铺,都会供奉关公。关公崇拜已然成为山西商人的标志。为何山西商人的关公信仰虔诚到了如此无以复加的程度呢?原因有三。首先,关羽是山西运城人,是自家老乡。老家拥有如此优质的资源,当然是最理想的不二人选。其次,关羽精忠贯日,大义参天,与山西商人“讲求诚信,以仁为本”的经营之道不谋而合。最后,关羽有勇有谋,能文善武。迷信的山西商人认为,这位曾经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的关公大帝能够在他乡异地保佑自己的身家性命。于是,关公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保护神。

    除了供奉关公外,山陕商人们还专门在大殿两侧辟殿,祭祀财神、水神、文昌、火神,希寄诸神保佑自己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保佑商船漕运畅通、安全无虞,保佑子孙成才成器、学优入仕,保佑家庭平平安安,免受水火之灾。

    当然,重情重义的山陕商人们不会忘记那对仁义忠贞的情侣。那两棵情侣槐,高高地耸立在由戏楼、南北看楼和关帝大殿围成的院落中央,相互依偎,彼此依恋。槐树两侧蹲有两尊雕刻精致、相对而视的石狮,一雌一雄,含情脉脉,精心守护着这份忠贞不渝的爱情…… 

    静静地坐在会馆大门外的石阶上,看着依依的杨柳随风飘曳,望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恍若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这里虽然没有山,却有仁——有山陕商人的为富有仁,有关公大帝的杀身成仁,有情侣古槐的至贞至仁。

    仁者,若山!

(文章转载于聊城大学宋立杰教授所著的《山东水文化》)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相关附件

目录导读